close
改革開放後,北京城市建設加速。到瞭1980年代中期,市區建成區達360平方公裡,比解放前擴大瞭兩倍多,兩條環路和十幾條放射狀幹線已經修好,東西長安街由過去的3.8公裡長,十來米寬,擴展成40公裡長、20至80米寬、橫貫市中心的大道。
這一時期,大量造型各異的新建築“悄悄”出現在首都街頭。報道之所以描述為“悄悄”,是因為對北京來說,這時蓋幾座大廈已不是難事,不必再像三十年前那樣搞“大會戰”瞭。
新建築比比皆是,再想選出“十大”就難瞭。在專傢們爭執不二手餐飲設備買賣下之後,1987年8月,《北京日報》《北京晚報》聯合主辦“北京八十年代十大建築評選”,陸續刊發十一個專版文章,對三十個候選建築作瞭介紹。1988年4月3日,這一天發行的80餘萬份《北京日報》上印制瞭選票,請北京人投票定奪。最終,這次評選回收選票22.5萬張,以得票多少選出瞭北京圖書館新館等1980年代“十大”。
這版“十大建築”,有極其中式的,也有完全現代的;有中國人設計的,也有外國人設計的;有地上的,也有地下的。但每座“顏值”都很高,輪廓線條也特豐富,裡頭沒有一個“豆腐塊”“麻將牌”“火柴盒”“擋風墻”式呆板的建築。在國門初開的年代,這版“十大”還最具“對外開放”特色,國展中心、首都機場也好,國際飯店、長城飯店也好,都是“北京歡迎您”的標志。
建築學傢戴念慈感慨:采用群眾投票的法子評選優秀建築,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。老百姓喜歡的建築有高水平的,也許並不一定都是最高水平的,但僅僅是“群眾喜歡”這一點,就很值得那些總認為外行不懂建築的專傢們好好思考。
1990年代“十大”
中央電台中二手餐飲設備收購視塔
奧林匹克中心及亞運村
北京新世界中心
北京植物園展覽溫二手廚具收購室
首都圖書館新館
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
外語研究與教學出版社辦公樓
恒基中心
新東安市場
國際金融大廈
“我看中國的月亮更圓”
1990年代後,北京城“一年一個樣”,四環也成瞭市區,現代化建築不斷拔地升天,叫不上名兒的新樓越來越多,連“老北京”也經常認不著路瞭。
2000年9月,北京日報報業集團、北京電視臺聯合市規委等主辦“北京九十年代十大建築評選”。這次評選共收到63.5萬張選票,遠超該年電影百花獎的選票數。最終選出瞭中央電視塔等1990年代“十大”。
這版“十大”的頭兩名,都與北京亞運會直接相關。
中央電視塔,擔負亞運場館的電視訊號傳送,386米的高度相當於9座景山,號稱“亞洲之最”,由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祈年殿式重簷塔座加宮燈形塔樓結構,能抵禦9級地震。這個玉淵潭畔的擎天柱建成開放後,成為新北京的第九景,攀登電視塔大賽在此後多年一直是相當火熱的群眾活動。
亞運工程,京城新建改建體育場館達33個,僅奧林匹克體育中心、亞運村和住宅小區這片,建築面積就近200萬平方米。為支持亞運會,北京乃至全國再現熱火朝天的總動員,“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沒錢沒力出主意”。工地上貼出“巨龍騰飛看今朝”的標語,建好亞運工程,在中國人心目中成瞭一種象征、一種寄托。鄧小平同志看瞭亞運村和部分場館後,意味深長地說:“有的人總認為外國的月亮圓,我看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。可能還圓得更好一點。”
進入新世紀的“十大”
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
國傢體育場(鳥巢)
國傢大劇院
北京南站
國傢遊泳中心(水立方)
首都博物館
北京電視中心
國傢圖書館(二期)
北京新保利大廈
國傢體育館
世界建築博物館
進入新世紀,邁向國際大都市的新北京匯集瞭眾多全球知名建築師的作品,成瞭一座“世界建築博物館”。特別是申奧成功後,日新月異的北京城,讓城市地圖以每月一版的速度更新。2009年,北京城區面積已達1000多平方公裡。
2009年4月,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與北京市建築業聯合會主辦“北京當代十大建築評選”。此次候選項目多達50個,“體量”10萬平方米以上的6個,最大的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達132萬平方米。這次評選共收到平面媒體選票、手機短信選票、網上選票971萬張,網絡投票讓激烈競爭更加直觀——“每個建築的具體排名天天都在變化,之前排名第一的,第二天可能就掉到前五名之後瞭”。
2009年9月,國傢體育場(鳥巢)等最新版“十大”出爐。
文字:簡汐 歷史資料:北京日報圖文數據庫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